1 Forrester:聚焦市场趋势与平台能力
Forrester在低代码领域的研究通常以 "Wave" 报告系列为核心,侧重于对平台供应商进行多维度的能力评估,同时也深入分析市场驱动力和未来走向。
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低代码平台蓬勃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需要快速响应业务变化,而低代码平台因其能够显著降低开发门槛、大幅缩短开发周期,成为企业实现业务敏捷性的关键工具。
平台能力的专项深度:在最新的研究中,Forrester观察到,尽管平台能力在不断提升,但不同供应商在特定领域表现出高度的专业化倾向。例如,有的平台擅长赋能开发人员在早期预防问题,有的则能为资源有限的客户承担更多的修复工作。
人工智能(AI)的深度嵌入:AI功能正日益成为低代码平台的标配,但其成熟度和侧重点各异。领先的平台正利用AI来加速问题的检测、优先级排序、修复和用户教育。
用户体验(UX)成为选型关键:平台的用户界面和体验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提升采纳率,平台需要为不同技能水平的用户(从开发者到业务人员)提供清晰的问题反馈、易于理解的报告和低门槛的入门体验。
2 Gartner:魔力象限与战略定位
Gartner通过其每年发布的 "企业低代码应用平台魔力象限" ,提供了对主流供应商战略定位和执行能力的可视化评估,是全球众多企业技术选型时的重要参考。
评估框架与象限划分:魔力象限通过"执行能力" 和"愿景完整性" 两个核心维度,将市场上的供应商划分为领导者、挑战者、有远见者和特定领域者四个象限。这一模型帮助企业快速了解各厂商的综合竞争地位。
厂商评估与市场风向:报告会评估各家厂商的产品/服务、总体可行性、客户体验等多个方面。例如,Mendix因其强大的产品能力和战略愿景,在报告中多次被定位为“领导者”。
技术趋势的整合:Gartner强调低代码平台需要整合如AI、遗留系统现代化和超自动化等新兴技术,以支持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和关键任务用例。
交互式分析与定制化视图:截至2025年,Gartner的魔力象限还增加了交互式功能,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定义评估标准并生成定制化的市场视图,使分析更具针对性。
3 IDC:区域市场洞察与未来预测
IDC,特别是其中国分公司,对区域市场(如中国市场)有着深入的洞察,其报告侧重于市场规模、量化预测以及本地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市场持续高增长: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低代码与零代码软件市场规模为4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6%,呈现持续高增长态势。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9.8亿元人民币,未来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26.4%。
AI与低代码的双向赋能:IDC认为,AI(特别是Agentic AI)与低代码开发平台的双向赋能是核心趋势。
高低零码一体化协同:平台正朝着融合高代码(支持专业开发者深度定制)和零代码(赋能业务人员快速搭建)的方向发展,构建 "全民开发+专业攻坚"的互补生态 。
多维能力融合:低代码平台正从单一的应用构建工具,进化为融合商业智能(BI)、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集成平台即服务(iPaaS) 等能力的一站式企业数字化底座。
报告核心要点对比
为了让你更直观地把握三家机构的侧重点,可以参考下表进行核心对比。
机构 | 核心报告/模型 | 关注焦点 | 核心洞察摘要 |
Forrester | Wave™ 评估报告 | 平台供应商能力、用户体验、AI应用深度 | 市场驱动源于数字化转型;平台趋向场景化专业深耕;UX和AI成熟度是竞争关键 |
Gartner | 魔力象限 (Magic Quadrant) | 供应商战略定位、市场竞争力、技术整合 | 通过二维矩阵可视化厂商格局;强调平台对新兴技术(如AI)和关键任务的支撑能力 |
IDC | 市场跟踪报告、趋势预测 | 区域市场(如中国)数据、量化预测、本地化趋势 | 中国市场保持高速增长;"AI+低代码"双向赋能是核心驱动力;平台向高低零码一体化和多维能力融合演进 |
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这些报告
了解这些报告后,你可以根据自身角色和目标,灵活地运用它们:
如果您是企业技术决策者或选型负责人:
初期广筛:可参考Gartner魔力象限对厂商的宏观定位,快速建立供应商短名单。
深度评估:利用Forrester Wave报告中详细的Criteria评分,深入比较候选平台在特定功能(如AI、移动端支持、UI/UX)上的强弱项。
预算与规划:借助IDC的市场规模数据和增长预测,为投资低代码平台提供商业论证(Business Case)支持,并预判技术发展趋势。
如果你是投资者或行业分析师:
Gartner的报告有助于判断头部厂商的稳定性和未来潜力。
IDC的量化数据和高增长趋势指标,是评估市场活跃度和寻找投资赛道的重要依据。
Forrester对细分场景和专业化能力的洞察,有助于发现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的潜在标的。
希望以上梳理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低代码开发平台的市场格局与未来动向。如果你在技术选型中有更具体的场景(例如专注于特定行业或功能),我很乐意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分析。